首页 > 自然 > 植物世界 >
阅读

螽斯新物种被发现:长得和树叶一样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时间:2023-07-22 02:04 来源:网络 作者: 迷吧

简介:近日新发现了两种螽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雌性都呈现出玫红色的肤色。于是很快就收获了“马来西亚新红粉佳人”的美名。虽然雌性螽斯颜色呈红粉色,雄性螽斯却齐齐地身着“绿色制服”。不过不管是男是女都与树叶长得极像,就连腿部都长有高度仿真的“叶脉”和“裂片”。 螽斯物

【晨说网探索分享】

近日新发现了两种螽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雌性都呈现出玫红色的肤色。于是很快就收获了“马来西亚新红粉佳人”的美名。虽然雌性螽斯颜色呈红粉色,雄性螽斯却齐齐地身着“绿色制服”。不过不管是男是女都与树叶长得极像,就连腿部都长有高度仿真的“叶脉”和“裂片”。

螽斯物种

这些昆虫生活在婆罗洲岛北部,其中一种螽斯仅凭照片便确立为新的物种,可见它们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2013年,来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George Beccaloni收到朋友送来的一些照片,上面是色彩艳丽的螽斯,也就是一种类似于蚱蜢的昆虫,但Beccaloni却懵了,没见过啊。于是,Beccaloni把这些照片又寄给另一位学界大佬,潜心研究亚洲螽斯的专家Sigfrid Ingrisch。

据Beccaloni介绍,“Ingrisch不太愿意仅凭几张照片就确认一个新物种,甚至为其命名,这么做不够地道。因为通常需要反复仔细观察微观特征并加以分析才能命名一种新物种,而不是仅凭一张照片。”

螽斯物种

但这次不一样,科学家可以自信地将图片中的昆虫定性为新的物种,而且还取了学名“Eulophophyllum kirki”。因为通常翅脉是区别螽斯种类的重要依据,而它们翅膀上的翅脉在图中也清晰可见,并与任何一个已知物种都不相同。

1993年曾有一支考察队前往婆罗洲岛收集螽斯样本并将其藏于德国的一家博物馆,如今的科研团队经过对这些样本的提取查验,又对网络上诸多螽斯图样进行比对,最终确认了另一个新的螽斯物种“E. lobulatum”。

近日,Beccaloni及其同事在《直翅目研究期刊》(Journal of Orthoptera Research)中发表了一篇论文,将这两种新的螽斯都列入了Eulophophyllum属。此前该属仅有一位成员——100年前在婆罗洲岛北部发现的一只雌性螽斯。这两种新的螽斯在翅脉、后腿粗大且形如树叶的构造上都与已知的物种截然不同。令人称奇的是,同样是为了伪装,为何雌雄之间肤色迥异?这很可能是因为它们需要伪装的原因不同。

螽斯物种

Beccaloni说:“新发现的雌性螽斯较少活动,大多数时间躲藏在树叶上,并以鲜嫩的红色树叶为食。而雄性螽斯则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变成了绿色,以便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寻找异性。”

仅凭照片就确认一个新物种的做法不是所有专家都能达成一致的。

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前首席科学家David Rentz认为:“通过照片识别某个物种是可以的,但就此描述并命名一个新物种就不太妥当了。你必须见到实物。”

直翅目研究学者Rob Felix也反对以图定性的做法:“物种描述应该建立在实物检鉴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确保多次检验之后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同时他也表示:“他们确实能通过这些照片看到这种物种的不同之处。”

螽斯物种

另外,这些新发现物种所在的婆罗洲栖息地正遭受着严重威胁,到处都是乱砍滥伐,谋取木材以开发油棕榈种植园的勾当。Felix认为,当地居民对新物种的了解或多或少能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Beccaloni还提到了其他某些新物种也曾通过照片甚至网络就确认了下来。“其实图像网站对分类学家非常有用,他们可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帮助发现新的物种。”

近日新发现了两种螽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雌性都呈现出玫红色的肤色。于是很快就收获了“马来西亚新红粉佳人”的美名。虽然雌性螽斯颜色呈红粉色,雄性螽斯却齐齐地身着“绿色制服”。不过不管是男是女都与树叶长得极像,就连腿部都长有高度仿真的“叶脉”和“裂片”。

螽斯物种

这些昆虫生活在婆罗洲岛北部,其中一种螽斯仅凭照片便确立为新的物种,可见它们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2013年,来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George Beccaloni收到朋友送来的一些照片,上面是色彩艳丽的螽斯,也就是一种类似于蚱蜢的昆虫,但Beccaloni却懵了,没见过啊。于是,Beccaloni把这些照片又寄给另一位学界大佬,潜心研究亚洲螽斯的专家Sigfrid Ingrisch。

据Beccaloni介绍,“Ingrisch不太愿意仅凭几张照片就确认一个新物种,甚至为其命名,这么做不够地道。因为通常需要反复仔细观察微观特征并加以分析才能命名一种新物种,而不是仅凭一张照片。”

螽斯物种

但这次不一样,科学家可以自信地将图片中的昆虫定性为新的物种,而且还取了学名“Eulophophyllum kirki”。因为通常翅脉是区别螽斯种类的重要依据,而它们翅膀上的翅脉在图中也清晰可见,并与任何一个已知物种都不相同。

1993年曾有一支考察队前往婆罗洲岛收集螽斯样本并将其藏于德国的一家博物馆,如今的科研团队经过对这些样本的提取查验,又对网络上诸多螽斯图样进行比对,最终确认了另一个新的螽斯物种“E. lobulatum”。

近日,Beccaloni及其同事在《直翅目研究期刊》(Journal of Orthoptera Research)中发表了一篇论文,将这两种新的螽斯都列入了Eulophophyllum属。此前该属仅有一位成员——100年前在婆罗洲岛北部发现的一只雌性螽斯。这两种新的螽斯在翅脉、后腿粗大且形如树叶的构造上都与已知的物种截然不同。令人称奇的是,同样是为了伪装,为何雌雄之间肤色迥异?这很可能是因为它们需要伪装的原因不同。

螽斯物种

Beccaloni说:“新发现的雌性螽斯较少活动,大多数时间躲藏在树叶上,并以鲜嫩的红色树叶为食。而雄性螽斯则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变成了绿色,以便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寻找异性。”

仅凭照片就确认一个新物种的做法不是所有专家都能达成一致的。

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前首席科学家David Rentz认为:“通过照片识别某个物种是可以的,但就此描述并命名一个新物种就不太妥当了。你必须见到实物。”

直翅目研究学者Rob Felix也反对以图定性的做法:“物种描述应该建立在实物检鉴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确保多次检验之后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同时他也表示:“他们确实能通过这些照片看到这种物种的不同之处。”

螽斯物种

另外,这些新发现物种所在的婆罗洲栖息地正遭受着严重威胁,到处都是乱砍滥伐,谋取木材以开发油棕榈种植园的勾当。Felix认为,当地居民对新物种的了解或多或少能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Beccaloni还提到了其他某些新物种也曾通过照片甚至网络就确认了下来。“其实图像网站对分类学家非常有用,他们可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帮助发现新的物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