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历史上关于包拯的传说很多,比如说他是一个神探,比如他通鬼神,白天断阳案,晚上断阴案。 他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正面人物,即便是现在影视剧中,包拯出现的次数也是很多的,堪称是北宋大清官。 他是一个断案如神的大侦探,他是一个不畏权势的正直官员,他不贪一分银钱,是个两袖清风的
【晨说网探索分享】
历史上关于包拯的传说很多,比如说他是一个神探,比如他通鬼神,白天断阳案,晚上断阴案。
他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正面人物,即便是现在影视剧中,包拯出现的次数也是很多的,堪称是北宋大清官。
他是一个断案如神的大侦探,他是一个不畏权势的正直官员,他不贪一分银钱,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官。
其实包拯最高的成就,不是成为了一个破案高手,而是做御史的时候,对当朝权贵恶霸的弹劾。
包拯本是一个普通的人,后世却将他神化了。
或许主要是因为,百姓对当政官员清廉的渴望。
封建社会,主张的是皇权至上,平民百姓可以行使的权力是很小的。
一方父母官,若是欺压治下的百姓,即便是百姓有冤屈,也是无人替他们出头的。
这个时候的百姓就特别希望自己的父母官是个清官,不那么压迫剥削自己,就像包拯一样。
据记载包拯在盛产端砚的端州任知府时,不拿一方端砚。
比起前几任趁机大肆搜集端砚的知府来说,包拯真的是来得时候干干净净,走得时候两袖清风。
所以有文人就编写话本,把包拯神化,来惩治这些贪官。
包拯因为廉洁在后世有威名,不仅是因为他自己不贪一分银钱,更重要的是面对权贵的贪污枉法,他也敢于不留情面地弹劾。
包拯在京中做御史的时候,弹劾了许多当朝重臣。
比如按察使张可久、汾州知州任牟,连仁宗宠信的大太监闫士良也照参不误。
但是这些人和王逵比起来都不够分量,这些人只是贪赃枉法,但是王逵他不但敛财,还闹出了民变。
王逵这个人和宰相关系密切,仁宗又十分喜欢他。
由于朝中后台硬,王逵做了许多任的转运使,在任上,他用尽手段剥削百姓,最终激起民变。
仗着朝中有人,王逵派兵大肆逮捕,并杀害了许多手无寸铁的百姓。
他敢这样肆无忌惮的作践治下百姓,靠的还是仁宗皇帝。
包拯不惧他有多少靠山,连上七次奏折。
最后公开在朝堂指责宋仁宗,任用一个为非作歹之人,可想过百姓?话音一落,满朝文武骇然,包拯为了弹劾真是不惧生死,什么都敢说。
最终仁宗下令罢免了王逵。
包拯弹劾的不止这些朝中之人,还有皇亲国戚,舒王赵元祐的女婿就被包拯弹劾过,还有张贵妃的伯父也是被包拯弹劾掉官位的。
仁宗后宫当中,最宠爱的女人恐怕就是张贵妃了。
不然他这样一个有原则之人,不会因为贵妃的几句耳边风,就一再的给她的伯父提升官职。
就这样,张贵妃的伯父从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一跃升为五品知府,这还不算,贵妃还想让伯父做三司使。
让正直刚毅的包拯想不到的是,皇上真的同意了贵妃的请求,把国家的经济大权,交给了一个几年前还在做县官的人。
包拯和一众朝臣都不敢置信,最后联合起来给皇上上奏,请求皇上收回命令。
皇上不忍自己心爱的女人伤心,就让贵妃的伯父高升,担任一个没有实权的职位。
这样一来本以为能安抚贵妃和朝臣了,但是看着张大人不降反升,包拯等人傻了眼。
最后包拯和仁宗据理力争,终于仁宗还是罢免了张贵妃伯父的官职。
包拯为官二十五年,得罪的人上至权贵,下至恶霸,数不胜数。
他担心自己去世后,这些人找出自己的墓葬,然后进行泄愤。
于是他在自己重病之际,安排下了身后事。
死后21口棺材同时出殡,并下葬到不同的地方,这也是现在包公墓不在同一个地方的原因之一。
包拯用这种带着传奇色彩的方法,来保证自己去世后不被仇人打扰。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得已为之,但在后人看来,这是不寻常的一件事,更加认定了包拯是通鬼神的说法。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