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
阅读

古代人的镜子长什么样?多以铭文与纹饰搭配装饰

时间:2023-08-18 20:55 来源:网络 作者: 小晨

简介:“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从几千年前到现在,镜子是人们密不可分的生活用品。 3月15日,“河澄皎月——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历史铜镜展”与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中的86件历史铜镜为第一次展出。 市民能在为期一个月的展出中,看到历史人用的镜子到底长什么样。 从铜镜的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

【晨说网探索分享】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从几千年前到现在,镜子是人们密不可分的生活用品。

3月15日,“河澄皎月——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历史铜镜展”与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中的86件历史铜镜为第一次展出。

市民能在为期一个月的展出中,看到历史人用的镜子到底长什么样

  从铜镜的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主要的进展时期。

春秋战国之前,铜镜还是仅供王公贵族使用的奢侈品,普通百姓只能以水中的倒影察照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鉴”是盛水或冰的金属容器,盛水后能映照,因此也成为铜镜最常见的别称。

战国以后铜镜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或随身携带,或以镜架、镜台相辅陈设室内。

镜背多有钮,用以穿绳系带,方便抓握。

西汉武帝刘彻时期,铜镜制作蓬勃进展,形成了具有汉代文化特色的铜镜装饰

多以铭文纹饰搭配装饰铭文内容有吉文和祝福、相思、祈求富贵等。

唐代是我国农耕社会的鼎盛时期,铜镜艺术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

  铜镜是我国历史金属器物类别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曾被作为爱情信物、赏赠礼品和占卜工具。

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中的“既有盘龙镜,又有金鹊镜”等,都提到了各式铜镜,能说与历史人们的平常生活息息相关。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详解,沈阳故宫所藏各式铜镜,其时代跨越了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其样式或古拙简朴、丰满奇异,或秀色纤纤、富丽堂皇,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也展示了铜镜艺术在漫长古代时期的进展、演变及延续,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情况。


  诸葛孔明在赤壁大战前夕“草船借箭”,无疑是罗贯中名著《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罗贯中借此充分展示“半仙”诸葛亮的料事如神。

但古代上的诸葛亮并未“草船借箭”,罗贯中大概是嫁接三个蓝本于诸葛亮,而并非“孙权借箭”一个蓝本之“孙”冠“诸葛”戴。

  蓝本之一:孙权借箭。

裴松之在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时,曾引用《魏略》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这是发生在赤壁大战结束五年后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之事,当时一代奸雄曹操与孙权对垒于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口,初战曹军大败,便坚守不出。

某日孙权见江面薄雾,便乘一艘大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营前观察军情。

一代奸雄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战,即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

孙权的船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得行将倾覆,孙权即令调转船头,让另一侧再受箭。

待两侧受箭均衡后,即安稳 返航。

  从中可知,“孙权借箭”并非事先策划,而是一次偶发是怎么回事?也并无准备“草船借箭”中的“稻草人”,箭是直接射于大船的木板之上。

故应该是一次偶发的“木船受箭”。

  蓝本之二:张巡借箭。

古代上真正用“草人”借箭的是唐代名将张巡,他在任睢阳今属河南商丘县令时与叛军令孤潮之战中,便施出“草人借箭”之计。

据《新唐书·张巡传》载:“城中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晨说网,久,乃藁人;还,得箭数十万。

”文中的“藁”即稻麦禾秆,“潮兵”指令孤潮的军事。

此事发生于“安史之乱”中期,当时安绿山命叛将令孤潮率四万左右叛军围攻睢阳城,张巡仅凭临时招募的千余守军与敌对垒。

叛军不断攻城,城中的箭已用尽。

这天深夜,张巡命令士兵扎上千余草人,裹以黑衣,用绳子从城头吊下。

叛军发现后,便向草人射箭,直到天亮,才发现是些草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