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
阅读

商鞅被逼谋反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时间:2023-03-22 00:00 来源:网络 作者: 迷吧

简介:商鞅是卫国国君后代,他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朝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让趣古代小编带大家拨开古代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商鞅是中国古代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但若论改革的成果,他或许就变成了唯一仅截止到清亡以前,不包括近现代,他主导的变法给

【晨说网探索分享】

  商鞅是卫国国君后代,他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朝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让趣古代小编带大家拨开古代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商鞅是中国古代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但若论改革的成果,他或许就变成了唯一仅截止到清亡以前,不包括近现代,他主导的变法给秦朝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这么伟大的改革家,对秦朝来说是绝对的大功臣,为什么会被逼谋反?乃至尸身遭受车裂这样的酷刑?

image.png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等秦朝老贵族诬告谋反,商鞅的反应是赶紧逃,实在逃不出去了才匆忙的回到封地阻止抵抗,后果是被坐实了谋反的罪名,让他的死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以商鞅当时在秦朝的地位,他为什么不自辩?商鞅并非没有支持者,要想名正言顺的杀掉商鞅,不经过公开的审理,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可是不可以的,就连国君秦惠文王要杀掉商鞅也会有巨大的顾虑,为什么?重要真相有四点:

  首先商鞅是秦朝从积弱变为强大的首席功臣。

秦惠文王后来能称王也是因为有商鞅变法带来的秦朝强大国力为支柱,要想杀掉这样的鼎革之臣必须要有能说服天下人,至少是能说服秦朝百姓的正当理由。

  其次,商鞅的拥趸也是一个庞大的集体。

秦朝变得富裕、强大和商鞅制定的法度有关,商鞅之法严苛,但能几十年执行下来,这其中的受益者也相当多,这些人都是商鞅的铁杆支持者,没有合适的罪名去动商鞅,谁能保证国家不发生动乱?

  再者,商鞅是秦孝公鼎力支持几十年的老臣。

没有让人无话可说的理由随便治罪已故国君秦孝公最信任的臣子是相当麻烦的,推翻父亲的论断,对于接任的秦惠文王来说,存在孝道和礼法上面的极大约束。

  最终,商鞅是秦朝招揽的各国人才的领头人。

秦朝之所以在商鞅变法以来能顺利地执行改革政策,除了秦孝公的绝对支持外,从山东六国招来的各国人才也是其中的主力,他们在秦朝没有跟脚,没有那么多人情可讲,一切以律法为准,这才有了商鞅变法的顺利进行。

  所以,秦朝从秦孝公起延续数代的持续强大都离不开从各国招揽的人才,没有合适且强大的理由的去应付他们的领头人,会让大批从六国投奔而来的人才们心寒,这和秦朝招揽天下人才为秦所用的大战略背道而驰,因此,要处理商鞅必须有根有据。

  以公子虔为首的商鞅敌对者,包括秦惠文王也对上述的商鞅影响力心知肚明,在这种背景下,要干掉商鞅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把谋反的罪名加在他身上。

史书上的记载只有公子虔告发商鞅谋反,却没有相应的证据,也就是莫须有,这样怎么给商鞅定罪?

image.png

  即使告发商鞅谋反,以商鞅的咖位也是要审问清楚的,商鞅多聪慧的人,没有咬死他的证据能告倒他?商鞅也完全可以自辩,这种大案要案必定要公开,让全体秦朝人都知道,商鞅完全没必要一听说有人告发他谋反就慌不择路的逃跑,最后被逼回封地率军抵抗。

  最后逼反商鞅的理由本来早在秦孝公去世前五个月就传递给商鞅本人了,商鞅为什么要逃?为什么要回封地组织抵抗?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希望了,连辩解都没有的情况下直接采取了消极对抗的策略,而给商鞅种下肯定要完蛋思想的是一个不太出名的小人物,他叫赵良。

  赵良是哪位?他的来古代书上没有过多介绍,只有嬴姓赵氏这四个字,从这个来源分析,他也算是秦朝的宗室,赵氏和秦朝主宗赢氏是同一个祖先,他们的祖先类似于堂兄弟之间的关系,既然是亲戚关系,他倾向于秦朝宗室也就很正常了。

  另外嬴姓赵氏大多是生活在赵国的臣民,如果他是赵国人,从赵国的角度来说,毁掉商鞅也是遏制秦朝强大的法门之一。

另外还有种说法是赵良的兄弟是秦朝纳六国贤才之后入秦的官员,因为触犯了律法被商鞅下令处死,所以赵良有理由敌对商鞅。

  赵良在秦孝公眼看着就快不可以了的情况下带着反对派的意见来和商鞅沟通,赵良忽悠商鞅时说的话语有巨大一段,本文基于篇幅就不仔细阐述具体可参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他总的思想是表达出来了三个意思:

  第一,你比百里奚春秋时期秦朝的另一位改革家,帮助过秦朝称霸嚣张跋扈,好多老百姓不满意你。

  第二,你得罪了几乎所有的秦朝宗室和老贵族,他们要不计代价地干掉你。

  第三,秦孝公之后的继任之君在威望上肯定不如你,他绝对也想要干掉你。

  三个强大的理由一出,你商鞅要想活命要么就赶紧的隐退,98迷科,要么就赶紧的逃跑。

可赵良是秦朝宗室来逼退商鞅的棋子,他来忽悠商鞅绝对不是为了劝说他隐退,商鞅全身隐退的弊端巨大,他隐退后如果还在秦朝,以他的威望和没隐退没什么分别。

image.png

  不在秦朝隐退,放商鞅去山东六国隐居春秋战国时期是允许政治失败者到他国隐居的?那不是给山东六国送上天底下最大的人才?还是最了解秦朝的人才。

因此,赵良忽悠商鞅的重要目的是种下一颗种子,让商鞅觉得情况非常严重,自己会毫无缘由的被杀,然后被迫造反。

  商鞅显然是被赵良忽悠住了,其实赵良说的就有相当的道理,变法改革哪能不得罪人,一般还都是得罪的权贵,除非一棒子把他们彻底打死,否则一定会反噬的,商鞅自己也清楚,只不过在权力的高涨下被迷惑住了,他当初是为名利入秦,也舍不得隐退。

  在赵良刻意地点醒下,商鞅认定了自己一定会被干掉,而且很可能是阴谋陷害,在公子虔告发他后,抓捕他的人马上就上路了,这使得商鞅坚定地认为秦惠文王和他的敌对者不会跟他讲道理。

因此,商鞅放弃了争辩,用逃亡和起兵的方式反抗,从而坐实了谋反的论罪,即便有支持者也不会因为明显的谋反罪去为商鞅说话。

  商鞅谋反被杀,以公子虔为首的秦朝宗室和秦惠文王的目的达到了,也不能说是完全达到,秦朝宗室即想干掉商鞅的人,也想干掉商鞅的法。

而秦惠文王是只想干掉商鞅的人,却想保住商鞅的法。

至于说后来为废法和保法促生的秦惠文王和秦朝宗室之间的政治斗争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