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阅读

楚霸王项羽真的是妇人之仁吗?韩信的经历道出原因

时间:2022-03-14 18:45 来源:网络 作者: 迷吧

简介:当秦末乱世愈演愈烈的时候,韩信出山了。他最先投奔楚霸王项羽,被任命为郎中。对于韩信这样一个无资历、无背景、无名望的“三无人员”而言,能够获得郎中的职位已经算是不错了。可韩信对此不满意,找机会逃离了楚霸王项羽的军营,来到汉高祖刘邦身边。经过一系列波折之后,韩信被汉高祖刘邦拜为大将军。 在韩信拜

【晨说网探索分享】

当秦末乱世愈演愈烈的时候,韩信出山了。

他最先投奔楚霸王项羽,被任命为郎中。

对于韩信这样一个无资历、无背景、无名望的“三无人员”而言,能够获得郎中的职位已经算是不错了。

可韩信对此不满意,找机会逃离了楚霸王项羽的军营,来到汉高祖刘邦身边。

经过一系列波折之后,韩信被汉高祖刘邦拜为大将军。

image.png

在韩信拜将之后,汉高祖刘邦问韩信,楚霸王项羽有什么缺点,韩信很不客气地说:“楚霸王项羽对人和气友善,别人生病时,他会流着眼泪为病人送上饭食。

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却把印绶拿在手里磨过来磨过去,把印绶磨得棱角都没了还舍不得给人家。

这就叫妇人之仁。

项王见人,恭敬慈祥,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很多人说楚霸王项羽“妇人之仁”,出处就在于韩信的这段话。

由于先入为主,大家认为楚霸王项羽“妇人之仁”,进而便衍生出一大段推论:如果楚霸王项羽心狠手辣一些,就可以夺得天下,绝不会被汉高祖刘邦捡廉价。

无独有偶,同样是从楚霸王项羽军营叛逃的陈平,对楚霸王项羽的评价和韩信几乎如出一辙。

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事实真是如此吗?显然不是。

我认为这两段内容与楚霸王项羽的“妇人之仁”毫不沾边,韩信说了半天,等于无的放矢。

如果仅通过韩信这段话来分析,我们自然可以得出结论,人与人相处的时候只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楚霸王项羽模式”,那就是在小详情方面做得尽善尽美,比如说待人和气友善,当别人遇到小困难的时候,表现得非常贴心。

但在遇到大难题的时候,楚霸王项羽的表现往往令人失望。

第二种模式是“汉高祖刘邦模式”,那就是从不关心小详情,想喝酒就喝酒,想骂人就骂人,抽空还往儒生帽子里小个便。

但当遇到大难题的时候,汉高祖刘邦的表现往往令人失望。

可事实上,如果有人认为“楚霸王项羽模式”是失败模式,而“汉高祖刘邦模式”是成功模式,并决定跟着汉高祖刘邦学,他的公司一定会被别人吞并,因为他只看到了表象。

我们可以看看楚霸王项羽论功行赏的详情,把一个刻好的印绶磨得棱角都没了还舍不得给人,从表象来看,这不是神经病吗?楚霸王项羽能身兼所有职位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楚霸王项羽为何不愿意把印绶给别人呢?从表面上看,楚霸王项羽犯的错误实在是低级而幼稚。

可实际上,楚霸王项羽遇到的难题,都是大多数人也会遇到的难题。

他舍不得把印绶给别人,实在是太正常了。

对此,我拿汉高祖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的事来分析一下。

汉高祖刘邦刻好了大将军印,二话不说就给了韩信。

韩信自然会觉得,汉高祖刘邦太够意思了。

事实上,谁处于韩信的位置,当时也会感动得要死要活。

因为这就叫“知遇之恩”。

可问题是,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呢?

说到伤疤,韩信有曹参、樊哙、灌婴、周勃和郦商多吗?没有!因为这些人都是勇冠三军的宿将,更是时刻冲锋在第一线的勇士。

说到战功,韩信能与曹参、樊哙、灌婴、周勃和郦商相比吗?不可以!因为这些人陪着汉高祖刘邦一路过关斩将,让汉高祖刘邦成为了举足轻重的枭雄之一。

说到亲近,韩信比曹参、樊哙、灌婴、周勃和郦商更亲近汉高祖刘邦吗?不能!因为韩信刚投奔汉高祖刘邦没多长时间,之前还闹出过“西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闹剧。

伤疤比不了,战功比不了,亲近比不了,就算是才干,韩信真能比得了这些人吗?至少从韩信拜将的时候来看,肯定也是比不了的。

上述诸将都有实打实的资历,韩信有什么?一张嘴而已。

汉高祖刘邦把大将军印给了韩信,上述诸将的反应是什么?自然是不服气。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如果有人敢学汉高祖刘邦这么玩,那他的结局大概率就是鸡飞蛋打:心腹将领纷纷离心离德,韩信一个不高兴就能造他的反。

再回过头来看楚霸王项羽,他为何不敢轻易封官呢?不就是担心发生这种事情吗?如果老天爷突然显灵,拍着胸脯对楚霸王项羽说:“你该如何封官就如何封官,我保证没人会背叛你!”你说楚霸王项羽会如何办?他自然会以最快的速度把官位封好。

image.png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汉高祖刘邦把大将军印给了韩信以后,心腹将领不但没有离心离德,韩信更是不敢造反,这是为何呢?当作一个优秀的领导,在进行利益分配的时候最能体现手腕高低。

从表面上看,楚霸王项羽缺乏汉高祖刘邦的魄力,但我们绝不能说楚霸王项羽做事幼稚,因为楚霸王项羽的顾虑太多,而汉高祖刘邦的顾虑相对较少。

同样是党派,执政党的顾虑明显多于在野党。

在野党可以大嘴一咧随意封官许愿,而执政党显然没有这种条件。

当时的楚霸王项羽是天下最强诸侯,他的目标就是平定天下。

在这种背景下,楚霸王项羽根本不敢大肆破格提拔一些可能有用的人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楚霸王项羽已经是天下最强诸侯,他身边的班底基本已经成型,类似于陈平和韩信这样的人想更进一步,显然不太可能。

而汉高祖刘邦则不同,他被楚霸王项羽发配到汉中当汉王,又在关中弄出三个秦王牢牢看住他,汉高祖刘邦急需破局手段,以及能为他破局的人才。

换言之,此时的汉高祖刘邦不得不赌一把,这才是陈平和韩信能在汉高祖刘邦手下被重用的重要真相。

我不能说这和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的性格无关,但与客观环境相比,性格显然是次要因素。

就算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却也不代表他信任韩信。

韩信军中的重要将领是曹参、灌婴、樊哙和傅宽,他们基本都是汉高祖刘邦的亲信。

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史书记载有名有姓的韩信手下将领大概有十七位,无一例外全都与韩信没有直接关系。

汉高祖刘邦先后两次进入韩信军营并收走将印,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在灭掉三秦之后,韩信的军事重要由秦人构成,但这支大军后来到了灌婴手上。

韩信新招募的军事重要由赵人组成,而张耳(汉高祖刘邦亲信)在赵国的威望甚至比赵王歇和陈馀都高,韩信更是无法相比。

只要明白这些真相,自然能得出结论:汉高祖刘邦局势恶劣,自然比楚霸王项羽更愿意赌一把,这才有了受重用的韩信。

但汉高祖刘邦对于韩信,同样是既用又防。

虽然汉高祖刘邦一直防着韩信,却也依然出现了“假齐王事件”,汉高祖刘邦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愤怒且复杂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韩信和陈平的发言,就有些耐人深省了:楚霸王项羽在分配利益的时候一向小气,希望汉王不要学习他。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让汉高祖刘邦继续发扬风格,天下未定时不要玩“权术制衡”那一套,天下大定时不要玩“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

这可能吗?在汉帝国建立之后,同样的说辞也从老资格功臣王陵的嘴里说了出来:“陛下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陛下慷慨,愿意分给大家,而楚霸王项羽只知道独吞。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楚霸王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这真是在肯定汉高祖刘邦的大方吗?你品,你细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