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
阅读

倭寇是什么意思?明朝东南倭乱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时间:2023-07-03 09:17 来源:网络 作者: 迷吧

简介:这个问题,在明代史料当中,其实是清晰的。官修《明史·日本传》里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嘉靖实录》里也说:“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叛逆居十七也。”这是嘉靖

【晨说网探索分享】

这个问题,在明代史料当中,其实是清晰的。官修《明史·日本传》里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嘉靖实录》里也说:“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叛逆居十七也。”这是嘉靖时代关于“倭寇”的官方说法——倭人占十分之三,人占十分之七,倭人占主导地位。

内部奏折中的说法,略有不同。南京湖广道御史屠中律,曾对皇帝说:倭患的起源,是沿海“奸民”想要跟番邦作生意,虽称倭寇,“其实多编户之齐民也”。参与剿倭的将领王忬,也向皇帝报告:据他调查,“倭寇”头领约有百余人,其中“雄狡著名”者,都是本国之人,如“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等。另一剿倭名将胡宗宪,根据实际调查,编写了一本《筹海图编》,其中列出十四股势力最大的“倭寇”,其头目同样全部是人。也就是说,在所谓的“倭寇”内部,人不但在人数上占了绝对优势,也同时牢牢把握着领导权。

揭秘:明朝东南倭乱  倭寇中到底有多少人?

事实上,“倭寇”这种称呼,在嘉靖年间已经产生了不小的争议。身处抗倭第一线的基层将领万表,就对从地方到中央都在“混言倭寇”的做法非常不满,万表说:海贼大头目王直、徐碧溪的亲属子侄,都住在杭州等地,逍遥法外;王直等贼寇四处荼毒生灵,地方官却每每上报说是“倭寇”进犯,真是自欺欺人。浙江慈溪知县薛应旂也说:称呼海贼为“倭寇”,是中了海贼之计。海贼中虽有倭人,但“主谋响导”者仍是“之贼”,这些人假冒倭寇,藏匿身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亲戚族人不受牵连。

表中倭寇名录,出自陈懋恒《明代倭寇考略》。该书汇集数十种史料与地方志而成,对倭寇资料的整理颇为全面。由表中可知,“倭寇”中的主要头目,清一色都是人,次要头目中,日本人所占据的比例也不高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以人为主体的“倭寇”,与明代严厉的海禁政策有很大关系,其中,1529年停止中日贸易,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节点,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倭患”愈演愈烈。对此,嘉靖朝官员唐枢,有一句很精辟的总结:“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因为有这种背景,“倭寇”的行为就常常显出一种复杂性。譬如,大头目王直,在地方政府默许其对日通商时,曾一度积极参与抓捕真倭寇;而当地方政府改变态度后,王直又转做海贼,招募日本浪人打出了“倭寇”的旗帜。民心也同样游移不定。万表感慨:杭州的店家,明知对方是海贼,仍然“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地方百姓,对待贼寇,也“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时人记载,漳州一带的假“倭寇”回乡,“皆云做客回,邻居皆来相贺”。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的说法最夸张:“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督抚将帅,所有人都是贼寇。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