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谜 > 未解之谜 >
阅读

神奇的红崖天书谜团

时间:2024-01-14 16:46 来源:网络 作者: 小晨

简介:红崖天书,位于贵州省关岭县城东约7.5千米的晒甲山上。 它是一面绯红的石崖,长约100米,高30余米,远远望去很像一幅很大的红色横幅悬挂在晒甲山山顶上,在石崖右方宽10米、高6米的范围内的红色岩壁上有十九个褐红色的神奇符号,非雕非凿,了无刻痕,经数百年风雨剥蚀,却能依然如故,色泽似新

【晨说网探索分享】

红崖天书,位于贵州省关岭县城东约7.5千米的晒甲山上。

它是一面绯红的石崖,长约100米,高30余米,远远望去很像一幅很大的红色横幅悬挂在晒甲山山顶上,在石崖右方宽10米、高6米的范围内的红色岩壁上有十九个褐红色的神奇符号,非雕非凿,了无刻痕,经数百年风雨剥蚀,却能依然如故,色泽似新。

没有人认得是古文字?还是神奇字符?因此,被称为天书

发现至今有多种称呼,如"红崖碑"、"诸葛公碑"等,其法定名称则为"红崖古迹"。

晒甲山即红岩后一山也,崔巍百丈……俗传武侯南征晒甲于此。

——《永宁州志》

奇怪的红崖天书秘密

红崖天书似画如字,字画混体,大者如斗,小者如升,非雕非凿,如篆如隶,笔势古朴,结构奇特,排列无序,却也错落有致,像是上古书法家谋章布局,大有"上侪禹碑,下陋秦石"的"磅礴之气"。

红崖古迹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关于这部神奇天书,自明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孜孜不倦不断探索,对其考察研究,掀起一次又一次破译热潮,成为名噪中外独具魅力的红崖文化现象。

那么,山岩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古怪符号到底是古文字?还是神奇字符?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一下,关于红崖天书都有那些说法?

奇怪的红崖天书秘密

一、与诸葛亮有关

"诸葛碑在红崖晒甲山陡崖上"。

——《永宁州志》

相传,关岭县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的宿营地。

当年,蜀军与孟获交战,三变坝陵河败退红崖山,安营之后卸甲晾晒山坡上,故此,?红崖山又称?晒甲山。

在坝陵桥以西的古驿道上,至今还有许多当年蜀军屯兵打仗的遗迹,如:孔明塘、关索洞、马创井、孟获屯、诸葛营、哑泉等。

红崖削立一千丈,刻画盘旋非一状。

参差时作钟鼎形,腾掷或成走飞象。

诸葛曾为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

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领尚且盟。

——《红崖诗》

《红崖诗》作于嘉靖二十五年,辑于《黔诗纪略》中,也是有关?红崖天书最早文字记载。

《红崖诗》的作者是邵元善,是一位举人。

他是贵州盘县人,在贵州生活多年,听说过诸葛亮的一些事迹,在看到?红崖天书后,必定做过一些考证,他的一些见解应该是可信的。

邵元善的诗中提到,红崖天书是当年诸葛亮与当地少数民族舞结盟纪念的一种图谱。

这种说法从明至清数百年,地方志中都有转述。

因此,?红崖天书又称为?诸葛碑。

邵元善,在游山玩水时,写的《红崖诗》,让千古谜团的天书从平平淡淡中脱颖而出,把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古迹第一次公诸于世。

奇怪的红崖天书秘密

二、少数民族古文字

清代学者赵之谦根据关岭地区自古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提出了天书文字是苗民古语。

《贵州通史.金石志》的作者,不仅认为天书是苗民古书,更具体指出是万彝族古文。

什么时候济火碑重出,汉刻非遥或可搜?——姚茫艾

诗中的"济火",就是当年助诸葛亮南征的彝族首领,当今贵州境内彝族的始祖。

数年前,贵州大方县出土了《济火纪功碑》,碑中书刻乃原始变异的古彝文。

这块古彝文纪功碑的出土,为破解千古谜团的红崖天书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可惜今天史学界对此碑产生的年代仍然争论不休。

奇怪的红崖天书秘密

三、殷高宗伐鬼方

湘籍学者邹汉勋认为红崖天书的内容当为殷高宗伐鬼方还经其地记功之石,世人因其在诸葛营旁,称之为诸葛碑。

邹汉勋将天书之文训释为25个字,破译为:殷高宗功克鬼方,除暴安良,东还经卤,这里的郡长都归顺了,殷高宗又分兵东进义播,南去自由 缅甸。

邹汉勋从金石学角度指出,红崖天书结体之古茂,文义之雅奥,非尚质之世,断不能为,观其磅礴之气5,盎已上侪禹碑,下陋秦石。

此结论赢得金石学家潘祖荫,汉学家祁隽藻的赞许。

因此,红崖天书又有殷高宗伐鬼方记功之石的说法。

不过,殷高宗时期,距离现在已经很长时间,然而,红崖天书发现于明朝时期,那么在明朝之前没有人发现?显然这种说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奇怪的红崖天书秘密

四、建文帝讨逆檄文

1999年11月,高级工程师林国恩发表了他对红崖天书的最新破译。

红崖天书是明朝建文四年,建文帝被朱棣篡夺皇位,逃到贵州后,使用变体组合文字所书写的讨伐朱棣篡位的檄文。

他的译燕反之心,迫朕逊国。

叛逆残忍,金川门破。

杀戮尸横,罄竹难书。

大明日月无光,成囚杀之地。

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

丙戌,甲天下之凤凰?

林国恩的说法得到当时许多学者的赞同。

据有关史料记载,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确逃到了贵州某地出家隐居以避灾难。

奇怪的红崖天书秘密

五、天然形成

也有人认为红崖天书是沉积岩风化形成的,是自然界固有的。

关岭县一带在地质史上是寒武纪康滇古陆东面的歇湖区。

在远古时期,大量溶于水或被水冲来的各种矿物质和有机质大量沉淀于湖底,晨说网,经过许多年的地质变化,水退后,这些沉淀物在风化作用和火山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层,再经过不断的风化改造就变成了,人们传说中的?红崖天书。

结语: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人识得破,雷打岩去抬秤来。

这首晒甲山附近广为流传的民谣。

民谣暗含的意思:晒甲山的红岩对面有一堵白岩,红岩里面藏着十八抬金银,而对面的白岩里则藏着一把大秤,倘若有谁能够识破这红崖天书,红岩就会自动地洞开,就能去对面的白岩里取出那把足够称量红岩里那十八抬金银的大秤来了。

这民谣有些玄虚,可却暗含着某种颇有意味的东西。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也没有谁能真正地识破天书,并得到那十八抬金银。

天书成了一个不解谜团,让人破费心机却终不得解。

小编寄语:我是心恬澹,喜欢我的小伙伴,关注加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古代的隐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