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宇宙 >
阅读

科学家揭示太空百慕大:辐射强度随高度速降

时间:2022-11-03 13:30 来源:网络 作者: 迷吧

简介:ufo探索网导读:小编整理了关于“科学家揭示太空百慕大:辐射强度随高度速降【图文】”的相关内容,方便您了解

【晨说网探索分享】

科学家揭示太空百慕大:辐射强度随高度速降

  南大西洋异常区也被称之为“太空版百慕大三角”,会对穿过这一区域的卫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它们面临高于通常水平的辐射。

太空版百慕大三角是环绕地球的带电粒子环——范艾伦辐射带距地面最近的点。

科学家揭示太空百慕大:辐射强度随高度速降

  BeppoSAX卫星(1996年至2003年服役)捕获的太空版百慕大三角,距地面大约560公里。

借助于BeppoSAX卫星搭载的粒子监测器的粒子背景测量数据,科学家对一条低倾度低空地球轨道(距地面500到600公里,倾度为4度)的辐射环境进行了研究。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所谓的“太空版百慕大三角”是宇宙中最危险的辐射区之一。

日前,欧洲研究员用空前的细节揭示这个怪异的辐射区,距巴西海岸上空几百公里。

太空版百慕大三角也被称之为“南大西洋异常区”,是环绕地球的带电粒子环——范艾伦辐射带距地面最近的点。

  在上世纪50年代发现范艾伦辐射带时,科学家便怀疑南大西洋异常区构成一定威胁。

航天飞机的宇航员抱怨称,在穿过这个怪异区域时,他们的笔记本电脑有时会崩溃。

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航天器编程上会在穿过太空版百慕大三角时关闭,以免遭到破坏。

国际空间站也采取额外的防护盾,应对这种威胁。

除了航天器外,宇航员也会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出现光幻视现象。

全球星卫星的早期失灵现象据信便由穿过南大西洋异常区所致。

  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的里卡多-卡姆帕纳等科学家对1996年至2003年服役的X射线监测卫星BeppoSAX获取的辐射数据进行了分析。

根据他们的分析发现,南大西洋异常区底层的辐射水平远远低于顶层。

此外,他们还发现这个区域向西缓慢移动。

目前,这支研究小组正在设计一架太空望远镜。

服役后,这架望远镜将穿过南大西洋异常区底层。

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对这个危险区进行深入研究。

  卡姆帕纳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表示:“太空任务规划时采用的绝大多数辐射模型均立基于根据高空高倾度观测数据进行的推测。

低倾度低空地球轨道对天体物理学卫星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低背景辐射环境。

借助于1996年至2003年服役的BeppoSAX卫星搭载的粒子监测器的粒子背景测量数据,我们对一条低倾度低空地球轨道(距地面500到600公里,倾度为4度)的辐射环境进行了研究。

南大西洋异常区低空区域的辐射强度随着高度快速下降,具体取决于磁硬度。

此外,南大西洋异常区还向西缓慢移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