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 > 世界谜团 >
阅读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惇篇(下)

时间:2023-04-13 20:43 来源:网络 作者: 迷吧

简介:三国良将系列之夏侯惇 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夏侯惇重大之四——治理地方,屯田表率 在兴平元年 194这一整年,夏侯惇先后经历丢城池、被绑票、伤左眼,可谓祸不单行,实在倒霉透顶。而对他个人最严重的结果则是只剩一只眼睛,行军打仗会受到巨大影响,这意味着他基本告别

【晨说网探索分享】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惇篇 下_古代奇闻_第1张

三国良将系列之夏侯惇 下

煮酒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夏侯惇重大之四——治理地方,屯田表率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惇篇 下_古代奇闻_第2张

在兴平元年 194这一整年,夏侯惇先后经历丢城池、被绑票、伤左眼,可谓祸不单行,实在倒霉透顶。

而对他个人最严重的结果则是只剩一只眼睛,行军打仗会受到巨大影响,这意味着他基本告别前线了。

但一代奸雄曹操并没有因为夏侯惇糟糕的军队表现而有任何责罚,反而任命其为陈留太守,不久改任为济阴太守,仍然对其非常信任。

在之后与三姓家奴吕布的战斗中夏侯惇并未再上场,而是为一代奸雄曹操看守后方。

建安元年 196,一代奸雄曹操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十一月,汉献帝封一代奸雄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队,在朝廷中的地位陡然而生。

夏侯惇也就势被拜为建武将军,晨说网,封高安乡侯爵位。

在向来唯才是举的一代奸雄曹操这里,似乎对夏侯惇总是特别关照。

要知道此时一代奸雄曹操帐下武将很多连杂号将军都不是,亭侯也寥寥无几,而当作一名并无特别战功的武将,夏侯惇已经成为乡侯,足见他在一代奸雄曹操心中有着特别的地位。

既然无法再领兵上前线立战功,夏侯惇也只能专心做好他的郡守工作。

当汉献帝被接到许昌后,一代奸雄曹操便逐步推广屯田制。

中原地区连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田地荒芜。

为恢复经济,充实军粮,一代奸雄曹操设立典农中郎将及典农校尉,主管农业生产。

建安二年 197,当年大旱,蝗灾四起。

夏侯惇带人阻断太寿河水,毫不顾忌郡守身份亲自抗沙袋,筑起池塘以灌溉田地。

接着夏侯惇又亲自率领士兵种植水稻,在他的以身作则下不仅军事解决了粮食危机,当地百姓也跟着获益良多。

在当时士人与农民是有着明显阶层区分的,何况是夏侯惇这样太守级别的地方大员,能放下身段亲自带头去干挑土种田这种活,非常难得。

屯田制刚刚推行时,是遇到一些阻力的,屯田需要劳动力,当时很多地方百姓或避难远走,或死于乱军,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于是一代奸雄曹操命令驻防各地的军事自行开垦种田,这就是军屯。

可很多将领、士兵积极性不高,将士们都已习惯于行军打仗抢夺战利品,让他们种地觉得有些降低身份。

夏侯惇的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表率作用,使其他将领无话可说,于是屯田顺利地得到了推行。

由于夏侯惇在治理地方上政绩突出,当然重要还是一代奸雄曹操的信任,不久任命夏侯惇为河南尹。

河南尹相当于首都市长,主要性不言而喻。

建安三年 198,占据徐州的三姓家奴吕布进攻小沛,一代奸雄曹操派夏侯惇去救刘备,但被高顺击败,刘备只身逃出,城中家小全落入三姓家奴吕布手中。

之后的数年一代奸雄曹操忙于应付北方袁绍及其儿子,后方事务交给夏侯惇掌管。

建安七年 202,一代奸雄曹操北攻袁尚,荆州刘表派出刘备由新野出发偷袭一代奸雄曹操后方。

刘备逼近许昌,夏侯惇率大将于禁、李典迎击。

刘备兵少,于是主动后撤至博望坡扎下营寨。

刘备派出部队挑战,夏侯惇将其击退,刘备军撤退时将营寨烧毁。

夏侯惇据此判断刘备已经败逃,决定追击。

笔者在李典篇中已有详细详解,在此就不赘述了。

总之由于夏侯惇轻敌冒进,在山间林道中被刘备伏击,幸好被让他留在后方的李典带兵接应,杀退了刘备军,这才有惊无险地回到许昌。

这就是著名的博望坡之战,尽管情节没有演义那么精彩生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悲剧的夏侯惇确实又打了败仗。

当然,这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不大,刘备兵力实在太少,夏侯惇的败仗对大局没什么影响,起码保证了许昌的安全。

建安九年 204,一代奸雄曹操攻下邺城,迁夏侯惇为伏波将军,同时仍任河南尹。

一代奸雄曹操还授权夏侯惇能见机行事,不必拘泥于规章制度。

建安十一年 206,并州高干叛乱,卫固、张晟、张琰等人纷纷响应,一代奸雄曹操派夏侯惇前去征讨,又派张既到关中说服马腾等诸侯跟随钟繇从关中进攻。

后果夏侯惇大军刚到,钟繇率领庞德等西凉军已大获全胜,将卫固、张琰等叛党斩杀。

这次夏侯惇又没能立战功。

建安十一年 207,一代奸雄曹操远征乌桓大胜而归,彻底扫平北方,进行了一次集体晋升。

其中夏侯惇封邑增加一千八百户,总共达到两千五百户。

要知道大部分将领的封邑不过几百户,此时原封邑三千户的张绣已死,夏侯惇成为一代奸雄曹操阵营中封邑最高者。

接下来的多年中夏侯惇继续镇守后方,为一代奸雄曹操打理内政,并未参与对外作战。

夏侯惇重大之五——总督东南诸军

建安二十一年 216,一代奸雄曹操东征孙权。

时隔多年夏侯惇终于再次统兵,这次他被授命总督二十六支部队,驻扎居巢。

一代奸雄曹操返回邺城后,夏侯惇成为东部战区总司令,曹仁、张辽等大将也要听从夏侯惇调遣。

据三国志夏侯惇传载,一代奸雄曹操怕夏侯惇在前线生活不够舒适,还送去一队歌舞艺妓,给夏侯惇的命令中特地写道“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魏绛是春秋时期晋国大臣,对晋国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和睦做出巨大贡献,于是晋悼公将将郑国赠送的乐师、乐器、女乐的一半赐给魏绛,当作褒赏。

一代奸雄曹操以此做比,意在表彰夏侯惇对震慑东吴起到巨大作用。

当然,究竟是张辽、乐进、曹仁还是夏侯惇,哪一个更让东吴胆怯,本来大家都明白。

夏侯惇当作整个一代奸雄曹操集团东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他要做的事本来并不多,甚至不必亲上前线,无论是张辽还是曹仁,都完全能够独当一面。

夏侯惇只要做好后勤保障与将领之间的协调工作就好,看得出一代奸雄曹操对夏侯惇确实偏爱得很明显。

建安二十四年 219,一代奸雄曹操在击败关羽北伐后在摩陂大会诸将以庆功,徐晃、张辽等各路名将云集。

在一代奸雄曹操停留于此期间,又给夏侯惇以特别待遇:外出同乘一辆车,见一代奸雄曹操前不需通报,而且能自由进出一代奸雄曹操卧室,这种待遇在曹军找不到第二个人可比。

一代奸雄曹操对夏侯惇如此礼遇,夏侯惇对一代奸雄曹操自然非常忠诚。

为将这种赤诚之心表达出来,夏侯惇做了一件事。

据裴松之注引魏书记载,因为一代奸雄曹操已是魏王,所以麾下将领职位也是魏国序列。

但夏侯惇的伏波将军、河南尹都是汉朝官职序列,于是他上疏主动表示希望辞去汉职,改为魏官。

一代奸雄曹操回答:“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

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一代奸雄曹操是说,“地位最高的是老师般的臣,其次是朋友般的臣,称臣的人,都是身份高贵、品德高尚之人,做区区魏国的臣,岂不是委屈了你吗?”也就是说,一代奸雄曹操虽为魏王,但也是汉臣,夏侯惇也是汉臣,表示双方地位平等,是朋友般的关系,若成为魏官,则与一代奸雄曹操是臣与君的关系,一代奸雄曹操以此表示对夏侯惇的尊敬。

但夏侯惇坚持要求得到魏官,于是一代奸雄曹操拜其为前将军,驻扎在寿春,继续掌管整个东部的军政大权。

笔者在之前于禁篇、张辽篇、张郃篇都有提到,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名义上与东西南北四征将军品级没有高低之分,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前将军、征东将军地位最高,在序列内部排第一位。

刘备称汉中王时即拜关羽为前将军,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在此也插一句,有意见认为五子良将为首的外姓将领未能跻身曹魏顶级核心圈也是错误的,恰恰相反他们全都是核心圈的成员,地位非常之高。

然而,被后世称赞“唯才是举”的一代奸雄曹操,始终将夏侯惇至于整个阵营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从未动摇。

建安二十五年 220,一代奸雄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

夏侯惇被拜为大将军,也就是魏国武装力量总司令。

然而不久夏侯惇即因病去世,未能活到曹丕称帝的那一天,如果他活得再久一点,他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升。

夏侯惇谥号为忠侯,在儒家道德观念中最大者莫过于忠君,所谓“忠君爱国”,夏侯惇得到忠的谥号是极大的光荣。

夏侯惇死后儿子夏侯充继承了爵位,曹丕称帝后,追思夏侯惇功绩,分出夏侯惇食邑千户,将夏侯惇七个儿子两个孙子全部赐予关内侯爵位,曹丕还觉得不够,又将夏侯惇弟弟夏侯廉及其子夏侯楙都封为列侯。

夏侯惇整个家族在曹魏时代成为最为显赫的家族,与曹氏一直保持了紧密友好的关系。

夏侯惇重大之六——身世谜团

写了这么多,将整个夏侯惇的生平都讲述完毕,但最主要的问题我还没讲:那就是夏侯惇与一代奸雄曹操究竟是什么关系。

有人说,这还用讲么,一代奸雄曹操的爷爷曹腾是太监,父亲曹嵩是过继到曹腾名下的,这个属于古代常识。

没错,这段古代不是之谜,没什么疑问。

关键在于,曹嵩是本就姓曹,还是本姓夏侯?

很多人认为夏侯惇打仗没赢过,智谋也不显眼,文武都很一般,还能让一代奸雄曹操始终礼遇有加,委以重任的真相是他们本就是堂兄弟,一代奸雄曹操本姓夏侯。

笔者观点:一代奸雄曹操与夏侯惇确属亲戚关系,但没有血缘关系,或者说血缘并没有那么近。

而一代奸雄曹操本姓就是曹,不是夏侯。

两人关系好比刘备与关羽,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接下来是结合史料的分析推理。

说一代奸雄曹操本姓夏侯的依据出自《曹满传》和《世说新语》“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

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曹满传》是吴国人所作,内容多为描写一代奸雄曹操负面内容,类似于三国演义,你看着很容易认为古代确有其事,却又知道是小说,它就是一本这样的读物。

而《世说新语》干脆就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所以这两本书是不能当作史料参考的,首先排除掉。

以《曹满传》为出发点的考证与推理全部排除,因为出发点就是八卦,往下推也只是空中楼阁,没有地基谈何高屋建瓴。

那么我们来看严谨的史料如何记载。

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载“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也就是说陈寿明确表示自己未能查出曹嵩的身世,而并非有意略去。

这里大家不要过度解读,陈寿写三国志已是晋朝,对司马氏应当避讳,但对一代奸雄曹操是没有这种顾忌的。

如果是为传主避讳,通常做法是略去不谈,而陈寿此举就是想告诉大家他确实没查到准确材料,这么主要的事情他不敢妄下结论。

陈寿在三国志中还写道“曹氏,夏侯氏,世为婚姻…”这也成为一代奸雄曹操并非夏侯氏后人的侧面作证。

汉末三国时期,伦理道德观念早已成熟, 偶然发生近亲通婚也许可能,但是请看以下曹氏夏侯氏通婚记录。

“渊妻,太祖内妹...”夏侯渊娶了一代奸雄曹操妻子丁夫人的妹妹。

一代奸雄曹操和夏侯渊成为连襟关系。

“渊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一代奸雄曹操把侄女嫁给夏侯渊长子,和夏侯渊成了亲家。

“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一代奸雄曹操把女儿嫁给夏侯惇儿子。

一代奸雄曹操和夏侯惇成了亲家。

还有,夏侯尚的妻子是曹真的妹妹,就是德阳乡主、曹爽的姑姑,夏侯玄和曹爽是表兄弟关系,曹爽堂弟曹文叔的妻子是夏侯令女,夏侯文宁之女。

一代奸雄曹操与夏侯惇如果真是堂兄弟,那上面这些眼花缭乱的通婚简直在各种乱伦。

一代奸雄曹操再风流,再喜欢人妻,但跟乱伦是两码事,如此频繁地通婚,从逻辑上说也只能是两家世代交好,断不可能一代奸雄曹操与夏侯惇是堂兄弟的关系。

强调一点,不论什么时候,偶发的近亲结婚任什么时候代都存在,但像上文那种,是绝对不可能的。

再者,曹家是曹参之后,夏侯家是夏侯婴之后,都是西汉开国功臣后人,在当地都是名门望族,从汉末古代来看两家都是人丁兴旺的大族。

试问曹家那么多宗族子弟,选过继的孩子余地很多,有什么必要不从本家找,起码保证血统是曹家的,却非要从夏侯氏里找,逻辑上就完全不通。

有人以裴松之注引《魏书》曰:“王素服幸邺东城门发哀。

”这句当作怀疑的论点。

裴松之还引用东晋史学家孙盛的评语“在礼,天子哭同姓於宗庙门之外。

哭於城门,失其所也。

”说曹丕以祭奠同姓之礼祭夏侯惇,是行为不当,有人认为意指曹丕就是夏侯氏后人。

尽管孙盛以“良史”著称于世,但他是史学家而不是圣人。

这句话只是孙盛发表的评语,是一种意见,本身不构成史料,古人提供的史料与对事情的评论要分别对待,不能因为是古人说的话就直接援引。

曹丕是什么人,大文人。

这位大文人什么气质?浪漫主义。

曹丕生平就不拘礼法:友人葬礼上学驴叫,以七步诗威逼曹植,以陵墓中的壁画讽刺于禁,这个人比他父亲一代奸雄曹操更加思维发散,敢于突破礼教束缚。

夏侯惇数十年来一直被一代奸雄曹操视为最亲密的战友,累世通婚的家族纽带,对曹氏忠诚的典范。

关系之铁笔者已用几千字去描述,他对曹魏的意义之重大无人可比。

一代奸雄曹操在世时就对夏侯惇不论实际功劳一再恩宠,他死后曹丕超规格祭奠绝不是什么大惊小怪之事。

古人不是机器人,汉末魏晋时期的人思想观念也很开放,绝非只知因循守旧之人。

至于为什么陈寿将夏侯氏与曹氏将领共八人合传,笔者意见是,鉴于一代奸雄曹操起兵之前与夏侯惇就关系极好,曹氏与夏侯氏的“累世通婚”应当早已有之。

两人虽不是堂兄弟,但确属亲戚关系。

而后人称八虎骑的八人中,五位曹氏将领与一代奸雄曹操关系最近者曹仁也不过是堂兄弟,其他人只是同族,并非一代奸雄曹操直系兄弟或后代。

曹丕称帝后他们不算王公一族,仅是宗亲将领,论亲戚关系三位夏侯氏将领与他们本来也差不多,所以将曹氏与夏侯氏共八位大将合列一传是考虑到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是很合理的。

夏侯惇其人,身为将领一生未建大功,反倒屡战屡败还能不断加官进爵,始终得到一代奸雄曹操的信任。

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代奸雄曹操人格的立体,复杂。

一代奸雄曹操被称为世之奸雄,但对待夏侯惇却从未展现奸的一面,永远报以信任与鼓励,永远对夏侯惇要比其他所有将领更尊重,给他更高的地位。

一代奸雄曹操这样做,一方面是两家的特殊关系,乱世中人才固然主要,但身边绝对忠心可靠的手下也绝不能少。

刘备颠沛流离大半生,就是由于关羽张飞不离不弃,才使得刘备始终维持住他的核心团队。

一代奸雄曹操也一样,尽管起点比刘备高,但也经历过初期创业之艰难。

手下文臣武将云集,但乱世中忠诚是最难得的。

夏侯惇起兵时即跟随一代奸雄曹操,创业初期的艰难他都一同经历过,尤其经历兖州陈宫、张邈叛变后,一代奸雄曹操能信任的人不多了,也变得小心谨慎,夏侯惇是极少数获得一代奸雄曹操信任的人。

所以只要夏侯惇犯的错不太严重,打的败仗不影响全局,一代奸雄曹操始终选择由他镇守后方。

夏侯惇能力不足,一代奸雄曹操就帮他立威,幸免夏侯惇打硬仗,挑稳妥的战斗交给他立战功,通过给他高规格的礼遇来明确夏侯惇高于其他人的地位,使其他文臣武将都明白,一代奸雄曹操不在时,夏侯惇就全权代理后方。

由于一代奸雄曹操手下人才众多,夏侯惇只要确保这些人才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而这个角色不需要多大才干,忠诚更加主要。

夏侯惇人品也确实让人肃然起敬,他自知才干不足,就尽量以其他方面弥补。

做太守时亲自带领手下种田,在军营中不忘抽出时间学习,对士人非常谦恭。

因为他做官不摆架子,所以获得了大家好评与尊敬。

勤能补拙,这就是夏侯惇聪慧之处。

夏侯惇还非常节俭,家中有多余的财产就分发施舍出去,也不治其他产业,除了做官的俸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这种行为与崇尚节俭的一代奸雄曹操非常契合,这也是夏侯惇能受到一代奸雄曹操特别重用的真相之一。

总之,古代上的夏侯惇并非猛将,他的形象与《三国演义》有巨大出入,但夏侯惇是一代奸雄曹操时期实际的二号人物。

当作一代奸雄曹操最为信任的人,为一代奸雄曹操从起家到建立魏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忠侯谥号,是对夏侯惇一生贡献的最好诠释。

更多三国风云人物,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惇篇 下_古代奇闻_第3张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